徐州:从“一城煤灰半城土”到“一城青山半城湖”,产业蝶变的“加减法”

元描述: 徐州,这座曾经以煤炭开采和重化工业著称的城市,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产业蝶变,从“一城煤灰半城土”到“一城青山半城湖”,实现高质量转型的“金钥匙”是什么?本文将深入剖析徐州产业蝶变背后的故事,探寻其转型发展的经验和启示。

引言:

徐州,一座拥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,曾因“一部《尚书》,使它名震华夏九州;一曲《大风歌》,让它响彻神州大地”而闻名于世。它还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,长三角一体化最北端城市,也是江苏省唯一兼具国家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双重身份的城市。然而,长期以来,徐州也背负着“一城煤灰半城土”的沉重标签。近年来,徐州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,毅然决然地告别“煤灰”时代,向“青山绿水”的未来迈进,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。

工程机械:徐州产业蝶变的“头马”

徐州的产业转型之路,离不开工程机械产业的强势崛起。作为“中国工程机械之都”,徐州聚集了徐工集团、海伦哲等众多行业巨头,其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制造业集群之一。

徐工集团:全球工程机械“领头羊”

徐工集团,作为徐州工程机械产业的领军企业,近年来在全球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,连续3年位居全球行业前三。其产品出口190多个国家和地区,其中汽车起重机、随车起重机、压路机等16类主机位居国内行业第一,起重机械、移动式起重机、水平定向钻机持续保持全球第一,桩工机械、混凝土机械稳居全球第一阵营,装载机跃升至全球第二、国内第一。

徐工集团的成功,得益于其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不断提升产品技术水平,开发出一系列“大国重器”。比如,今年3月,徐工集团的一款起重机在河北衡水完成了单机容量6.25兆瓦的风机安装,将重120吨的机舱和长95米、重28吨的扇叶吊至160米的高空,仅用时20分钟,再次打破全球最大轮式起重机纪录。

海伦哲:特种车辆制造领域的“精兵强将”

海伦哲是徐州的另一家专业机械龙头企业,2011年在深圳创业板上市。公司专注于高空作业车、电力应急保障车、应急排水车以及消防车等专业机械的制造。今年夏汛期间,海伦哲的抢险车奔波在多个受灾现场,为抢险人员提供强有力的应急电源车保障服务和技术支持。

走进海伦哲宝莲寺路厂区的装配车间,记者看到,一台小巧灵活、作业高度达12米的皮卡型混合臂不停电作业高空作业车正准备完成装配,即将下线。车间内还有一台体积庞大、功能强大的绝缘型高空作业车,它带有端部可回转的臂结构。海伦哲总经理尹亚平介绍,这款车作业高度可达26米,能够满足35千伏电压等级的不停电作业需求。

这两台高空作业车,一台小巧灵活,一台可大威猛,体现了海伦哲在特种车辆制造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。

产业转型升级的“金钥匙”:四链融合

徐州的产业蝶变,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通过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,实现高质量转型升级的。

强化创新支撑:产业转型升级的“动力源”

创新是徐州产业转型升级的“动力源”。徐州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巨大,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。

徐州瑞马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从零起步,跻身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瑞马智能跨越式发展的一大秘诀是创新。“公司研发技术中心有研发技术工程师100余名,申请专利达200余项。”瑞马智能董秘兼财务总监张鸿儒介绍。

2023年举行的国家工程机械先进制造业集群创新发展大会上,徐州公布了工程机械行业核心技术攻关需求榜,征集十大核心攻关项目。目前,项目即将公示并进入签约阶段,将全方位破解发展技术瓶颈。

创新,已成为徐州发展的核心动力,推动着产业不断成长壮大。700吨级“神州第一挖”、35吨级“神州第一铲”、100米登高消防平台“亚洲第一高”……一批“大国重器”纷纷涌现。

聚企成链、聚链成群:产业能级不断提升的“助推器”

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,再到未来产业,徐州的“产业森林”如今枝繁叶茂——工程机械产业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,绿色低碳能源产业、数字经济规模已超千亿元,利用采煤沉陷区探索布局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项目发展氢能产业。

作为“中国工程机械之都”,围绕工程机械产业强链补链延链,徐州坚持把壮大实体经济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市之要,向“高”攀登、向“优”前行、向“新”发力,推进“343”创新产业集群做大做强。

数据显示,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形成了1家千亿元、100家亿元以上、1000家中小企业的“1+100+1000”企业创新矩阵,累计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20家,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0家。

畅通资金流:竞争力持续增强的“加速器”

资金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。徐州积极构建多层次、多渠道的金融服务体系,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
2022年底,在徐州市云龙区大龙湖畔,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投用。金融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以来,徐州的金融业态不断丰富、金融功能不断完善、服务质效不断提升,让这座金融集聚区频频“出圈”,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
“今年以来,我们举办了金融赋能专精特新银企融资对接会、徐州市金融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县区行、期货业赋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等11场活动,搭建起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之间的桥梁。”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发展工作专班副主任伍华丽介绍。

“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,我们采购管材的资金出现缺口。”江苏华源节水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,通过徐州市科技局,企业向江苏银行徐州分行申请“苏科贷”,一个星期企业就收到300万元贷款。据介绍,江苏银行徐州分行累计为700余家科技型企业发放“苏科贷”超40亿元。

7月,中国银行徐州分行与江苏徐州信用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合作,向江苏芯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授信700万元“设备担”贷款产品,用于购买集成电路生产设备。这也是徐州发放的首笔“设备担”担保贷款。“‘设备担’政策为徐州市‘343’创新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,提供了更加精准、高效的科技金融支持。”云龙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人才汇聚:高质量发展的“主引擎”

人才是第一资源,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。徐州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,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,吸引和集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。

“晶英光电落地徐州,只用了两年时间,便完成单晶光纤核心技术从受制到反制的‘逆袭’。徐州是我的福地!”在“2023淮海人才峰会”上,江苏晶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陶绪堂分享了他和徐州“双向奔赴”的故事。

陶绪堂表示,2022年9月项目进驻徐州,当年12月公司就实现75微米单晶光纤尺寸产品批量化生产的突破,成为世界上第二家能够实现超细单晶光纤批量化生产的企业。

徐州致力于营造优越的人才环境,通过《徐州市“十四五”青年发展规划》等举措,支持青年发展。同时,通过“彭聚菁英”行动吸引人才回流,以及建设青年人才驿站,提供全方位服务,增强城市对青年的吸引力,激发青年在城市中的活力和创造力。

能级提升:以“头马之姿”奔向未来

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,徐州正以“头马之姿”,迈步奋蹄,引领带动淮海经济区下好区域协同“一盘棋”,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“快车道”上。

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:探索“中国深度”

在卧牛山地下深处,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持续科研攻关,在地下空间探测、地下资源开发等方面进一步开拓“中国深度”。

“五证连发、拿地即开工”:高效流程助力项目建设

今年初,徐州东方雨虹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年产58000吨高性能密封材料项目,成功实现了“五证连发、拿地即开工”的高效流程。项目负责人激动地表示:“效率之高远超我们预期,开工时间比计划提前了至少两个月。”

活力迸发的生产车间:展现产业发展韧劲

踏入徐工机械的生产车间,金属撞击和机械轰鸣的交响乐伴随着热浪迎面而来,活力迸发。

瑞马智能的车间里,技术工人正在调试设备。据介绍,匈牙利客户整建制购买的一条智能产线,将在今年9月交付。这个夏天,公司产线加班加点。

鹏程万里,初心不忘。徐州,正在用创新硬实力挺起产业“硬脊梁”,以“头马之姿”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
常见问题解答

1. 徐州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面临的挑战有哪些?

徐州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面临着诸多挑战,包括:

  •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,需要克服技术瓶颈、市场竞争等方面的难题。
  • 新兴产业发展初期,需要克服资金不足、人才匮乏等方面的困难。
  • 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尚不完善,需要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,共同提升区域竞争力。

2. 徐州如何解决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人才问题?

徐州通过以下措施解决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人才问题:

  • 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,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。
  • 加强人才培养力度,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。
  • 改善人才发展环境,吸引和留住人才。

3. 徐州的产业转型升级对淮海经济区发展有何意义?

徐州的产业转型升级对淮海经济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:

  • 引领淮海经济区产业转型升级,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  • 提升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功能,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。
  • 增强淮海经济区对外开放水平,提升区域竞争力。

4. 徐州的产业转型升级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?

徐州的产业转型升级经验包括:

  •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。
  • 聚焦优势产业,打造产业集群,提升产业竞争力。
  • 加强金融支持,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。
  • 优化营商环境,吸引和留住人才。

5. 徐州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?

徐州的未来发展方向是:

  • 继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,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。
  • 加强区域协同发展,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。
  •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,建设美丽幸福新徐州。

6. 徐州的“343”创新产业集群指的是什么?

徐州的“343”创新产业集群指的是:

  • 3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:工程机械、高端装备、新能源汽车。
  • 4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:新材料、生物医药、数字经济、文化旅游。
  • 3个百亿级未来产业集群:人工智能、量子科技、航空航天。

结论:

徐州的产业蝶变,是这座城市勇于创新、敢于突破的生动体现。从“一城煤灰半城土”到“一城青山半城湖”,徐州用行动证明了资源型城市可以实现华丽转身,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。未来,徐州将继续以“头马之姿”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,为江苏“继续走在前列”作出更大徐州贡献!